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牛羊文化 查看内容

吹牛皮是怎么来的?

2010-12-3 16:13| 发布者: jieming| 查看: 697| 评论: 0|来自: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

摘要: “吹牛(皮)”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,今义是指“说大话,夸口”。那么,这一俗语及其用法是怎么来的呢?据专家考证,“吹牛(皮)”一词起源于我国的黄河上游一带。
  “吹牛(皮)”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,今义是指“说大话,夸口”。那么,这一俗语及其用法是怎么来的呢?
  据专家考证,“吹牛(皮)”一词起源于我国的黄河上游一带。黄河在流经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等省境内时,水流湍急,滩险浪恶,很难行舟(木制船只不易操纵,且常被撞坏)。在桥梁交通不发达的古代,生活在黄河上游沿岸的人们为了解决渡河运输的难题,就想出一个办法:以皮筏代舟。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,在铁路尚未开通、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,皮筏一直是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。皮筏子的做法大致如下:在屠宰时,先设法剥下羊或牛的整张毛皮,然后用盐水将整张毛皮脱毛,再以植物油涂抹其四肢和脖颈处,并将其浸水、曝晒,使之变得松软后用细绳将其缝扎成袋状,只留一小孔,待吹足气后将小孔封紧,然后再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,皮筏即告做成。而在古代,人们没有打气筒和气泵之类的东西,要想给皮筏充气,办法只有一个——用嘴吹。羊皮袋体积小,可以用嘴直接吹起。但即便是羊皮袋子,一般也只有体格非常健壮、肺活量很大的人才能吹得起。而牛皮袋子由于体积过大,直接用嘴是吹不起来的。因此,在黄河上游一带,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子,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在说大话;而那里的居民在不耐烦别人的夸口言行时,也往往会对其说:“你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!”久而久之,“吹牛皮”就逐渐成了“夸口、说大话”的代名词,并逐渐流传开来。

本文内容由 jieming 提供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,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,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(010-82893169-805)。

头晕

伤心

搞笑

抗议

路过

已阅

支持

超赞

最新评论

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

关于社区|广告合作|联系我们|帮助中心|小黑屋|手机版|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

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京ICP备11016518号-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  © 2001-2021 Comsenz Inc. GMT+8, 2025-7-18 08:59, 技术支持: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