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天气转冷,各种保暖御寒的产品也纷纷上市,被誉为“纤维钻石”的羊绒制品也成为人们冬季御寒的又一选择。 山羊绒是世界上名贵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,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,但是如此珍贵高档、具有奢侈品性质的消费品却可以在国内超市、大卖场甚至地摊上花几十元随便挑拣。 业内人士认为,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羊绒大国,但并不是羊绒强国。提高设计、工艺水平,培育走出国门的羊绒制品品牌是当务之急。 原绒产量世界第一 我国的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。早在150年前,我国羊绒就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。20世纪70年代,雪莲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件羊绒衫,宣告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羊绒工业。“上世纪90年代以前,我国羊绒加工业主要还是以洗绒、分梳为主,90年代末以来深加工能力迅速增强。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,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羊绒产业体系,在世界羊绒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”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畜产部主任田泓说。 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原绒产量占世界原绒产量的75%以上;世界上超过90%的羊绒原料在我国完成初加工处理;我国羊绒及制品加工数量世界第一、生产能力世界第一、出口量世界第一,世界羊绒消费市场有3/4以上的商品是产自中国。 据了解,近10年来,世界原绒产量稳定在1.6万吨左右,我国平均每年约生产原绒1.2万吨,蒙古国产3000吨,俄罗斯、伊朗和中西亚国家产1500多吨。 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实验室主任田君表示,我国饲养绒山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所产羊绒洁白细长,被人们誉为“纤维钻石”。而国外的羊绒大多以青紫绒为主,细度、光泽普遍较差。因此,一直以来,中国羊绒始终是国际羊绒产业的基础和依托。 产业价值未能凸显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生产转移,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幅度最快、最具潜力的羊绒消费市场。近几年,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升级也为羊绒产业开辟了增长空间,许多羊绒大企业内销业绩已超过出口。“羊绒深加工产业不断向我国境内转移,我国羊绒出口结构已从原料为主快速向羊绒制品转变,已完成羊绒原料大国向羊绒制品生产大国的转变。”田泓说。 据了解,我国目前有近千家规模不一的羊绒加工企业,年羊绒衫生产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件,生产的羊绒制品从最初的普通针织羊绒衫,现在发展到从内衣到外衣,从针织到梭织,从服饰到家纺的全系列产品。 “但是行业内的产品质量发展状况并不均衡,主要表现在市场上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,绝大多数知名大品牌的产品质量,尤其是山羊绒纤维的含量能够得到保证,但是小品牌的羊绒制品存在山羊绒纤维含量不足、以次充好的现象。”田君指出。 据介绍,羊绒的价值受3种因素影响:细度、长度和颜色。国际纺织工业部门对山羊绒的细度要求以直径13.0~16.0μm的为最好,在国际市场上直径在16.0μm以下、长度长的山羊绒价格最高,随直径加粗单价也随之下降。颜色分为白绒、青绒、紫绒,其中白绒最珍贵,仅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%左右。 本文来源:慧聪纺织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