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泊羊原产于南非,是该国在1942~1950年间,用从英国引入的有角陶赛特公羊与当地的波斯黑头母羊杂交,经选择和培育而成的肉用羊品种。南非于1950年成立杜泊肉用绵羊品种协会,促使该品种得到迅速发展。目前,杜泊羊品种已分布到南非各地。杜泊羊分长毛型和短毛型。长毛型羊生产地毯毛,较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;短毛型羊毛短,毛被毛没有纺织价值,但能较好地抗炎热和雨淋。大多数南非人喜欢饲养短毛型杜泊羊,因而,现在该品种的选育方向主要是短毛型。杜泊羊是驰名全球的优秀肉用绵羊。该品种表现了优良的种质特性及很好的种用价值。 一、外形特点 杜泊羊头毛分黑、白色两种,体躯和四肢为白色,也有全身为白色的群体,但有的羊腿部有时也出现色斑。一般无角,头顶平直,长度适中,额宽,鼻梁隆起,耳大、稍垂,既不短也不过宽。颈短粗,肩宽厚,背平直,肋骨拱圆,前胸丰满,后躯肌肉发达。体躯长、宽、深,形似圆桶状,肢短骨细; 四肢强健,肢势端正。长瘦尾。多数羊初春后有自然脱毛现象,全身底毛为覆盖毛紧贴皮肤。 二、生长发育 经济早熟是杜泊羊的最大优点。中等以上营养条件下,羔羊初生重4~5.5kg,断奶重34~45kg,哺乳期平均日增重350~450克;周岁公羊体重80~85kg,母羊60~62kg,成年公羊体重100~120kg,母羊85~90kg,1岁公羊体高72.7cm,3岁公羊75.3cm。周岁前以高、长增长最快,1~1.5岁主要增长宽和深,胸围很大。 三、产肉性能 杜泊羊以产肥羔肉特别见长,胴体肉质细嫩、多汁、色鲜、瘦肉率高,被国际誉为“钻石级肉”。4月龄屠宰率51%,净肉率45%左右,肉骨比9.1:1,料重比1.8:1。 四、产毛性能 年剪毛1~2次,剪毛量成年公羊2~2.5kg,母羊1.5~2kg,被毛多为同质细毛,个别个体为细的半粗毛,毛短而细,春毛6.13cm,秋毛4.92cm,羊毛主体细度为64支,少数达70支或以上;净毛率平均50%~55%。 五、繁殖性能 公羊5~6月龄性成熟,母羊5月龄性成熟;公、母羊分别为12~14月龄和8~10月龄体成熟;情期受胎率大群初产母羊58%,经产母羊66%,两个情期受胎率可达98.4%;妊娠期平均148.6天,羔羊断奶成活率大群平均97.2%,其中单胎羔为100%;杜泊羊为常年发情,在陕南多在8月份至翌年4月份,集中于8~12月份,产羔间隔8个月,可2年3产。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保姆性与泌乳力,这是羔羊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。 杜泊羊的繁殖表现主要取决于营养和管理水平。因此,在年度间、种群间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。正常情况下,产羔率为140%,其中产单羔母羊占61%,产双羔母羊占30%,产三羔母羊占4%。但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,可进行两年产三胎,产羔率180%。母羊泌乳力强,护羔性好。 六、适应性 杜泊羊体质结实,对炎热、干旱、潮湿、寒冷多种气候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。杜泊羊被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温带各气候类型,都表现出良好适应性,耐粗饲,惟因体宽腿短,30度以上坡地放牧稍差,但在较平缓的丘陵地区放牧采食和游走却很好。同时抗病力较强,但在潮湿条件下,易感染肝片吸虫病,羔羊易感球虫病。 七、种用价值 杜泊羊遗传性很稳定,无论纯繁后代或改良后代,都表现出极好的生产性能与适应能力,特别是产肉性能,为目前我国引进和国产的肉用绵羊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。该品种皮质优良,也是理想的制革原料。我国山东、河南、辽宁、北京等省、市近年来已有引进。
|